[對話式AI-9] 2020 Chatbot Framework Comparison 聊天機器人框架對比

這是經過數個月的調查與更新,所做的2020年聊天機器人框架對比。本表整理了10個知名的Chatbot框架,幾乎涵蓋時下Chatbot所有的Feature;經過一輪基本的驗證後,針對模糊之處再深入使用,藉此得到詳盡的對比。10月做了一次修正與更新,為了將資料整合到部落格的AI專欄上,也克服網誌呈現表格的問題,在此分享給各位業界先進與同好。

TypeFeatureDescriptionGoogleMicrosoftXiao-i Robot小i機器人IBMDYDUSAPFlow XOMeyaGupshupHubspot
DialogflowAzureBotiBot Enterprise
/ Pro
iBot International
/ Express
WatsonDYDURecast.aiFlow XOMeyaGupshupHubspot
Operation & appearanceCode-free backend透過後端介面拖拉流程圖就能建立chatbot,不須寫程式××
Structure & logicKnowledge-independent assistantknowledge(skills)的編輯與assistant的創建彼此獨立×××××××
Bots collaboration可以定義一系列彼此knowledge不相關的bot,然後通過組合bot來構建一個assistant的整體輸出××××
FAQ-based intent支援FAQ格式的intent與答案,而每個intent的答案是固定的×××××××
Multi-languageMulti-language支援多語言對話×××
Auto-language detection系統自動偵測語言,使用者不需自行選擇×××××
Pre-build contentKnowledge預置常用的一般或行業知識,允許客戶快速構建chatbot
Knowledge editIntent -- intent conflict resolution利用AI技術偵測人工填寫intent/user samples時產生的錯誤和衝突××××××××
Intent -- utterance對某個intent編輯不同的問法(擴展問)×××
Entity -- my entity可自行定義entity(例如通過同義詞)××××
系統可自動推薦同義詞×××××××
Multi-turn Dialog若問句資訊不足,系統可以反問使用者(多輪對話)√(ibot ui)√ (scene)√(5)
× (workflow)√(50)
Dialog -- slots系統可自動擷取與填充槽位
Dialog -- disambiguation當使用者的問句匹配到dialog中2個以上的intent節點時,assistant會請使用者決定正確的intent××××××××
Dialog -- 意圖推薦當使用者的問題超出服務範圍,或無法識別意圖時,系統可以推薦相關的意圖給使用者×××××××
Dialog -- multi slots filling對intent缺失的多個資訊,進行一次性的提問,讓使用者可以一次補充所有資訊,而非逐條詢問與回覆×××××××
Dialog -- multi reply對同一intent有多種回答,讓系統可以隨機選擇,產生更自然的對話效果××
Dialog -- Digression允許用戶在dialog中,進行話題(node)的切換,例如從某個流程節點跳轉到另一節點,並允許跳回等。×××
Dialog -- interruptions可讓使用者在對話中暫時討論不同的主題,然後再返回原來的主題××××√ (quit keyword)×××
Knowledge map顯示不同knowledge之間的關係和聯繫×××××××
Answer - variable提供特定參數,讓系統獲取相關資訊,如使用者名稱、IP、URL等內容,也可以直接用variable的形式添加在答案中。×××
Sentiment允許系統對正反及不同程度的情感狀態,做出對應的回應××××××××
Import/export支援knowledge匯出及匯入×××××
DashboardAnalytics dashboard提供報表讓客戶進行數據分析√ (7 D)√ (2 WK)√ (30 D)
√ (30/90 D)√ (3 M)√ (increase)
TestingTester提供測次問句的各種工具
Batch test支援問句的批次測試××××××××
ImproveDeep learning model支援深度類神經網路模型×××××
Active learning從日誌中收集待確認的對話,經客戶確認後學習到知識中××××
Intent recommendation根據已有的對話數據推薦意圖,從而實現更快地訓練××××××
IntegrationCustom plug-in可以客製化整合其他API××
Preview link可提供預覽chatbot的連結××××
Service desk integrations支援無縫轉人工服務××
Versioning允許對assistant的編輯結果,進行版本控管××××××
AuthorizationAccess control可以允許添加訪問人員和管理相應的權限××××××
Search skill支援透過搜索非結構化數據來擴展assistant的knowledge×××××××
DataLog data across instances將正式環境中的insights整合到開發環境中×××××××
Data isolation××××××××
ServiceSLA 99.9%服務等級協議達到99.9%的可用時間×××××××××
Mail subscription支援透過郵件訂閱comments等資料×××××××××
Survey可設立問卷調查模板(對內部或外部調查)×××××××××
對話預處理通過預設的對話匹配規則,可快速自訂簡單的場景××××××××
Matching strictness可調整匹配的閾值××××××××
定時任務支援知識和詞的定時同步××××××××
前後綴處理可自動忽略位於句首或句末的特定詞語或短句××××××××
停用詞可自動忽略句中任意位置的特定詞語×××××××××
Table QA可動態載入結構化數據,並通過自然語言交互,轉換成SQL語句,對資料庫進行查詢×××××××××
質檢自動分析交互日誌,將可能的錯誤應答的對話,提供給維運人員審核××××××××
地區維度根據使用者所在地區給出不同答覆××××××××
知識編輯鎖一位編輯人員操作某個知識時,系統將鎖定該知識群組,使其他人員無法編輯,藉此防止衝突的產生×××××××××

[對話式AI-2] Chatbot的閱讀能力–自然語言理解篇

一個基本的文字型聊天機器人框架(Chatbot Framework),包含「自然語言理解、對話管理、自然語言生成」三大模組。有些機器人能夠使用語音與使用者交互,還需包含「自動語音辨識、語音合成」模組 ,例如知名的Siri、Google Assistant。本期AI專欄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聊天機器人的核心「自然語言理解 」模組。

自然語言理解是什麼?

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是為了把自然語言轉換(映射)成機器可讀的語意表示(Semantic Representation),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中最困難的技術;若要讓機器理解自然語言,必須分析「語音、音韻、詞法、句法、語意和語用」,可以簡單理解如下:

  • 語音(Phonetics):人類如何發出語音
  • 音韻(Phonology): 如何拼出自然語言的讀音
  • 詞法(Morphology):如何構成自然語言的單詞
  • 句法(Syntax):如何構成自然語言的句子
  • 語意(Semantics):如何理解自然語言的句子
  • 語用(Pragmatics):如何使用自然語言的句子

對機器來說,自然語言理解可能碰到以下問題:

  • 語音辨識所產生的錯誤,是否能在自然語言理解中容錯?
  • 中文並沒有像是英文的空格去分隔單詞,如何正確分詞?
  • 如何兼容同一個語意的上百種自然語言表示?例如:「我愛你、我喜歡你、我中意你、你是我的菜」 等 。
  • 同一句話可能會因情境(上下文)不同,而有不同的語意, 如何正確判斷 ?
  • 對話中的代詞或省略所代表的內容?
  • 還沒學到的詞彙該如何處理?例如:「是在哈囉、 新冠肺炎」。

自然語言理解在聊天機器人的功用

自然語言理解在聊天機器人發揮的功能,主要可分為以下七點:

  • 使用者意圖偵測( User Intent Detection ):針對使用者對話的意圖進行分類,得以確定使用者想要或計劃做什麼,可分為顯性(直接知道分類,例如:「今天天氣好嗎?」)和隱性意圖(間接推敲出分類,例如:「今天適合出門嗎?」),以上兩個問句,使用者意圖都是「查天氣」。
  • 命名實體識別(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用來擷取使用者對話中具有特定意義的實體,例如:「查詢日期、地點」等專有名詞,以填充特定意圖的槽位(Slot filling),例如:「2020年2月25日台北的天氣?」,日期的槽位值是「2020年2月25日 」,地點的槽位值是「台北」;而上述的使用者意圖「查天氣」正是需要這兩個槽位值補充說明。
  • 指代消解(Coreference Resolution):判斷在對話中代詞所代表的實體或事件,例如威諾格拉德模式(Winograd Schema)的示例
  • 省略恢復:判斷使用者在對話中所省略的內容。
  • 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識別使用者對話中的主觀資訊,例如正面或負面,或尋找更複雜的狀態,例如開心、生氣、哀傷等;可以讓機器與人交互時更有溫度。
  • 意圖確認:當意圖識別的置信度(Confidence)不足時,請使用者再次進行確認。
  • 拒絕識別:當識別的意圖超出服務範圍、涉及敏感內容或置信度過低時,系統可拒絕回覆。

不同類型的聊天機器人(請參考聊天機器人的類型與對比),其自然語言理解著重的技術有所不同,如下:

一、問答系統(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著重於識別問題中的資訊詞,例如問題詞(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焦點詞、主題詞、中心動詞等,與自然語言理解略有不同,比較偏向自然語言處理的範疇;以模板比對、基於統計、基於深度學習的語意分析,基於深度學習的端對端生成(此方法目前處於研究階段),以上四種方法為主流。主要評估指標為召回率(Recall)、精確率(Precision)、F-Score。

二、任務導向對話系統(Task-Oriented Dialogue system)

著重於將自然語言,轉換成機器可讀的語意表示,例如分為使用者意圖(User Intent)及槽位值(Slot Value)。具體工作有中文分詞、詞性標註、命名實體識別、指代消解、句法分析等。以基於規則、基於統計、基於深度學習的意圖識別與槽位填充,以上三種方法為主流;主要評估指標為意圖分類準確率(Accuracy)、槽位填充的F-Score。

三、閒聊系統(Chit-Chat Dialogue system)

著重於個性化,以及情感分析(使用自然語言處理來識別對話中的主觀資訊,例如正面或負面等)。以對話庫檢索、基於深度學習的端對端生成,以上兩種方法為主流。主要評估指標為詞重疊率和向量距離。

自然語言理解的實作方法

如上所述,自然語言理解可視為分類和序列標註問題,通常分為基於規則、基於統計、基於深度學習三種方法:

  • 採用基於規則的方法,優點在於容易調整修正,而且不需仰賴訓練資料,缺點是當場景變多時,規則數量也大幅增加,將變得難以維護。
  • 採用基於統計的方法,優點在於系統強健性高(Robustness),而且容易維護。缺點是訓練出來的模型較難解釋和修正。常用支持向量機(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或自適應增強(Adaptive Boosting, )進行意圖分類,隱藏式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或條件隨機域(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進行分詞、實體識別。
  • 採用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優點在於其效果最佳,系統強健性高,而且容易維護,缺點是需要大量的訓練資料,模型的空間與時間複雜度高 ,而且幾乎無法解釋與修正, 如同黑盒子一般。常用Attention-based RNN及LSTM等模型,進行意圖偵測與槽位填充等任務。

自然語言理解相關技術的其他用途

自然語言理解涉及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除了用於聊天機器人,也可用於其他用途:

  • 垃圾郵件偵測 (Spam Detection):分析大量的資料歸納出特徵,協助使用者過濾垃圾郵件,例如Gmail中的垃圾郵件匣。
  • 搜尋引擎建議(Search Engine Suggestions):透過預測使用者輸入的字詞,主動推薦搜尋的內容,例如在Google搜尋輸入些許字詞,所出現的推薦搜尋清單。
  • 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將某種自然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自然語言,例如Google翻譯的英翻中功能。
  • 自動摘要(Automatic Summarization):分析一篇或多篇文章,自動產生一段大意,常應用在新聞短訊中。

參考文獻

[對話式AI-4] Chatbot的挑戰與發展趨勢

雖然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透過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領域,深度學習的導入仍然處於發展初期。

以聊天機器人(Chatbot)來說,自從圖靈測試在2014年被聊天機器人Eugene通過後,加拿大學者改進測試的缺失提出了威諾格拉德架構挑戰賽(Winograd Schema Challenge),也是目前最具權威的AI競賽。

該競賽的第一輪是代詞消歧問題(Pronoun disambiguation problems)。舉例來說,當人類分析句子時,會用經驗來理解指代的對象:

  • 市議會拒絕示威者,因為他們害怕暴力。
  • 市議會拒絕示威者,因為他們提倡暴力。

而這個選擇題只有兩個答案,代詞”他們”是指”市議會”還是”示威者”,AI應該要指出在第一句說的是市議會,第二句說的是示威者,從問題上可以發現,系統無法透過這段話的上下文進行理解得到答案,這在傳統實作上必須透過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進行推理,或使用深度類神經網路模型,要通過比賽拿到獎金25,000美金,準確率(Accuracy)必須達到90%以上,但目前最好的成績只有58%,遠比人類低得多。

除了上述根本影響Chatbot問答品質的問題,還有幾個難題仍未被突破:

  1. 通用的模型架構(Universal Model Architecture):為了整合語音辨識、詞法分析、句法分析、語意分析、深度學習,答案搜尋,對話管理、自然語言生成和語音合成等模組,確保其相容性,當前Chatbot架構與模型相當複雜,管理較為困難,如何研發通用的架構與模型,是未來所有同業的發展目標。
  2. 情感計算( Affective Computing ):從分析文本的情感 (Sentiment Analysis)到辨識人類情緒的情感計算,例如開心、生氣、哀傷等;可以讓Chatbot與人交互時更有溫度,是目前產學界熱門研究方向。
  3. 開放領域(Open Domain):現在的Chatbot只能做好特定領域的工作,如何建構開放領域的知識,甚至不需要人工建構知識,讓機器自學習,也是產學界正在努力的方向。
  4. 端對端 ( End to end ) :不經過傳統的模組串聯,利用深度學習 ( Deep Learning ) 建立端對端的簡潔模型;達到輸入原始資料後,可直接得到想要的輸出結果,但與此同時還要支援多輪對話管理、上下文情境及知識圖譜推理,避免安全回答,甚至是保持Chatbot個性的一致性,正確的進行指代消解,這些挑戰都是產學界近期的目標。
  5. 基於生成的模型(Generative Model):目前自然語言生成技術 ,可分為基於檢索、基於範本及基於生成兩種方法,三者都可以導入深度學習技術,目前以基於檢索及基於範本為業界主流;雖然深度學習Seq2seq模型非常適合產生文字,但此基於生成方法尚處早期的發展階段,空間和時間複雜度高,實際應用效果不佳。

[對話式AI-7] 預訓練語言模型比較(ELMO、BERT、GPT-2)

預訓練(Pre-train)語言模型可用於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的命名實體識別(Named Entity Recognition)、問答(Extraction-based Question Answering)、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文件分類(Document Classification)、自然語言推理(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等任務。

以及自然語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的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自動摘要(Automatic summarization)、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資料到文本生成(Data-to-Text Generation)等任務。

本文透過列舉時下主流預訓練語言模型的特點,介紹最具代表性的ELMO、BERT及GPT-2模型;用最簡短的文字敘述,讓大家能夠輕易比較出差異。

ELMO(Embeddings from Language Model)

  • RNN-based Language Models
  • 透過一堆句子訓練,不需要標註
  • 預測下一個Token
  • 從RNN的hidden layer取得Contextulize word embedding
  • 從正反向embedding接起來就是上下文的embedding
  • 最後把每一層的embedding都加起來,再由後續任務學習到加權參數
  • 94M個參數

Source: https://arxiv.org/abs/1802.05365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 屬於Transformer的Encoder
  • 只需要訓練Transformer的Encoder(輸入輸出一對一)
  • 透過一堆句子訓練,不需要標註
  • 給一個詞序列,每一個詞都會吐embedding
  • 中文更適合用字為單位,因為用one-hot encoding詞太多了;常用中文字約4800個,中文詞則比這個高數倍
  • Masked LM: 輸入詞序列中隨機15%的詞被換成特殊的Token [Mask],並做預測
  • 預測下一個句子: 引入[SEP]代表兩個句子的交界,及[CLS]代表輸出分類結果的位置
  • 上述兩種方法都是把抽出來[Mask]或[CLS]的Vector丟到Linear Multi-class Classifier去預測詞
  • 以上兩種方法要同時使用
  • 340M個參數

Source: https://arxiv.org/abs/1810.04805

GPT-2(Generative Pre-Training)

  • 屬於Transformer的Decoder
  • 預測下一個Token
  • 40GB的文本訓練出來的
  • 可以做到Zero-shot Learning,不需訓練資料,做到Reading Comprehension(F-score=55接近Dr.QA)、Summarization(跟隨機差不多)、Translation(跟隨機差不多)
  • 1542M個參數

Source: https://d4mucfpksywv.cloudfront.net/better-language-models/language_models_are_unsupervised_multitask_learners.pdf

[對話式AI-5] 基於知識庫的問答系統實作方法

# 問句分析 (Question Analysis)
問句 = input("請輸入你的問題: ") 
代表問句的一組資訊詞 = 問句分析(問句)
使用者意圖 = 意圖識別(代表問句的一組資訊詞, 知識圖譜)

# 片語映射 (Phrase Mapping)
if (使用者意圖 == Null)
  問句 = input("我不懂你的意思,請換個方式告訴我: ")  
else if (使用者意圖 == 特定服務)
  服務所需的一組資訊詞 = 所缺的資訊詞填入預設值(代表問句的一組資訊詞)
  問句資訊詞的本體 = 自然語言映射到本體(服務所需的一組資訊詞, 知識圖譜)

# 查詢建構 (Query Construction)
  答案的關鍵內容 = 查詢(問句資訊詞的本體, 各種API服務)
  答案的本體 = 服務映射到本體(答案的關鍵內容, 知識圖譜)
  一組候選答案 = 產生答案(答案的本體, 知識圖譜)

# 消歧 (Disambiguation)
    一組候選答案 = 消歧(一組候選答案, 服務所需的一組資訊詞)

# 答案生成 (Answer Generation)
  一個答案 = 排序(一組候選答案)
  回答 = 轉換成自然語言(一個答案, 回答模板)
print(回答)

[對話式AI-1] Chatbot的類型與對比(問答、對話與閒聊系統)

由於常常跟客戶和外部工程師雞同鴨講,最後發現大家對聊天機器人的定義都不一樣;你知道Chatbot可以分成三類嗎?對話式AI專欄的第一篇,就來介紹一下「各類Chatbot的用途」,並針對「開發方法」、「特點」、「關鍵評價指標」及「應用場景」等進行深入對比,讓你一次搞懂Chatbot,不再一知半解。

類別問答系統任務導向對話系統閒聊系統
英文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Task-Oriented Dialogue systemChit-Chat Dialogue system
功能回答使用者問題代替使用者完成任務陪伴使用者閒聊
領域特定領域特定領域 開放領域
方法基於Web檢索、基於知識庫、基於社群模組化(基於規則、資料驅動)、端對端(資料驅動)基於檢索、基於生成
特點單輪對話,著重問句分析(識別資訊詞)多輪對話,著重對話管理多輪對話,著重個性化及情感分析
關鍵指標召回率(Recall)、精確率(Precision)、F-Measure任務完成率、對話耗時、對話輪數、機器模擬使用者評分詞重疊率、詞向量距離、機器模擬使用者評分
應用場景FAQ、教育助理、訂票閒聊、陪伴
知名案例IBM WatsonSiri、Google Assistant微軟小冰、SimSimi
實作方法基於知識庫的問答系統模組化的任務導向對話系統應用搜尋引擎檢索,或訓練Seq2seq模型生成